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升温,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连年攀升,与此同时,早期服役的电池组也逐步进入“退役期”。据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举办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项发布会获悉,按照5至8年的服役周期推算,我国正步入动力电池集中退役的时期。权威预测显示,到2030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跨越千亿元门槛,成为绿色经济中最具潜力的赛道之一。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4年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退役动力电池回收量已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价值超过480亿元,增长动能强劲。这一态势的形成,既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持续加码,也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在技术革新方面的积极突破。
在制度建设层面,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负责人刘洪生指出,为构建规范有序的产业生态,相关部门正协同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截至目前,我国已正式发布相关标准,涵盖退役电池的收集管理、安全拆解、残值评估、梯次利用、材料再生、黑粉回收及锂电废弃物处理等核心环节。
地方实践方面,福建省依托其在动力电池制造领域的产业优势,积极探索科技研发与标准制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再春表示,福建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应用案例,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企业层面,技术创新正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环实现了镍、钴、锰回收率超过99.6%,锂回收率稳定在96.5%以上。2024年,该公司处理废旧动力电池达12万吨以上,产出再生锂盐1.71万吨,资源循环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另一家位于泉州的清能科技公司,则通过构建全链条标准管理机制,2024年完成237吨退役电池处理,减少碳排放238吨,实现产值2300万元,生动诠释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上的协同价值。
面向未来,刘洪生透露,下一阶段将聚焦绿色设计、残余电量检测、安全放电工艺、存储运输规范及定向再生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一批关键国家标准的立项与发布,进一步强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标准。
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技术标准日益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正从粗放式发展迈向高质量转型新阶段,有望在助力“双碳”战略的同时,开辟出一条资源高效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上一篇:商务部强化外贸政策储备,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基本盘
- 下一篇:没有了!
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 4006979616,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