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融汇全球资源 共创美好未来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2025年“十一”黄金周刚过,全球航运市场便迎来一场出人意料的价格风暴。此前持续承压的国际物流运价在10月10日出现戏剧性反转,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单周大幅反弹4.12%,报收于1160.42点,一举终结了此前连续四周的下跌趋势。

image.png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轮国际物流运价的触底反弹,主要由供需关系再平衡、船公司集体提价以及节后出货高峰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在经历了9月份传统淡季的运力过剩与价格下行压力后,各大班轮公司迅速调整策略,通过减少航班、控制舱位供给等方式稳定市场预期。

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新兴航点的国际物流运价涨幅远超主干航线,显示出全球贸易流向的结构性变化。中南美方向的曼萨尼约航线运价大涨23.06%,南美桑托斯航线上涨14.67%,中东波斯湾航线也录得15.66%的显著增幅。这些地区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我国与拉美、中东等地区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全球供应链正加速向多元化、区域化方向演进。企业为规避单一市场风险,纷纷拓展新兴市场渠道,带动了相关航线货运需求的上升,进而推高了国际物流运价

此次运价反弹的背后,也暴露出全球航运业对价格调控机制的高度敏感。近年来,随着大型航运联盟的形成和数字化调度系统的普及,船公司对运力的掌控能力显著增强。一旦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苗头,便能迅速通过停航、减班、临时提价(GRI)等手段进行干预,防止价格过度下滑。这种“精准控盘”模式虽然有助于维持行业利润稳定,但也加剧了运价的波动性,给中小外贸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成本不确定性。

对于广大出口企业而言,国际物流运价的突然上涨无疑增加了运营成本压力。尤其是那些利润率本就微薄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商,运费占总成本比重较高,运价波动直接影响其接单意愿和盈利能力。此外,运费上涨还可能传导至终端消费市场,进一步影响海外客户的采购决策,形成连锁反应。

面对新一轮国际物流运价上涨,企业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可通过提前订舱、签订长期运价协议(LTA)等方式锁定成本,规避短期波动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优化供应链布局,探索多式联运、海外仓前置等新型物流模式,提升整体物流效率。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航运市场的监测与引导,推动建立更加透明、公平的运价形成机制,保障外贸企业合法权益。

展望未来,随着年底欧美传统购物季临近,全球货运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国际物流运价或将继续保持高位震荡。然而,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消费需求持续疲软,运价上涨的可持续性将面临挑战。因此,航运企业需在追求短期收益与维护长期市场稳定之间寻求平衡。

总体来看,此次国际物流运价的全面上扬,既是市场周期性调整的体现,也是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的必然结果。未来,随着国际贸易格局的不断演变,国际物流运价将更加频繁地反映供需变化、地缘政治与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唯有增强风险意识,提升供应链韧性,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行稳致远。

苏美达国际技术贸易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9年3月,是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710)的核心骨干企业,隶属于世界500强排名第281位、中央直接管理的53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 4006979616,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在线咨询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融汇全球资源 共创美好未来

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4006-979-616

微信公众号
微信